<nav id="22am4"></nav>
<xmp id="22am4">
  • <menu id="22am4"><menu id="22am4"></menu></menu>
  • <menu id="22am4"><menu id="22am4"></menu></menu>
    <xmp id="22am4">
    現代驅逐艦噸位可達上萬噸 為什么還叫驅逐艦
    各國命名艦艇主要是依據其使命任務,噸位不是決定艦艇屬性的主要因素。巡洋艦的噸位一般在萬噸以上,是一種火力強、用途多水面戰斗艦,主要任務是在大洋巡邏,控制重要海域。戰列艦和航母出現后,巡洋艦的主要任務是為它們護航,有時根據作戰需求,擔任巡驅編隊的旗艦,攻擊敵水面艦艇編隊、潛艇或支援兩棲作戰。驅逐艦的問世較晚,是在魚雷出現后,為了驅趕、擊毀當時搭載魚雷的魚雷艇而發展的一類艦艇。
    科普中國作者:侯建軍
    12-13
    2019
    如何評價印度加爾各答級驅逐艦
    加爾各答級驅逐艦應該說是印度海軍的一個力作,較其前一級驅逐艦有很大進步,主要體現在船體外形采取了當今流行的隱身設計,艦面也比較簡潔。該級艦的研制得到了多個國家的技術支持,在由于本國研發能力有限,印度多是采取在一型平臺整合多國裝備。從該級艦的武器配置來看,主要是承擔對海作戰任務,配備16枚“布拉莫斯”垂直發射超音速反艦導彈。
    科普中國作者:侯建軍
    12-13
    2019
    一艘驅逐艦只配備8枚反艦導彈會火力不足嗎
    一艘艦配置什么武器、配置多少武器是經過周密計算得出,排水量幾千噸的水面艦艇也會感到空間不足?,F在的反艦導彈多采用斜角發射裝置,布置它要占相應的空間,從艦艏的艦炮、垂發裝置、上層建筑、艦尾直升機甲板,有的還有艉炮,可用空間并不多。
    科普中國作者:侯建軍
    12-13
    2019
    如何定義護衛艦和驅逐艦
    過去,主要依據噸位、艦炮口徑和數量定義艦種?,F代驅逐艦、護衛艦,甚至巡洋艦裝備的武器系統逐漸趨同,區分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只是性能上有所不同,可同時應對的目標有所差別。比如防空火力配系方面,大家都裝相控陣雷達、導彈垂發裝置、艦空導彈,區別在于有的艦裝備性能先進的雷達,探測距離遠,配備的火控雷達數量多,可同時攔截的目標數量多,艦空導彈射程遠。有的艦為了省錢,或買不到、自己又力研制先進裝備,所以裝備性能次之的雷達,導彈的射程也較近。
    科普中國作者:侯建軍
    12-13
    2019
    針尖對麥芒:重型反艦導彈VS航母編隊
    俗語有云:“重劍無鋒”,這句話在金庸小說《神雕俠侶》里有很好的闡述。普通劍客使用一般的寶劍,寶劍追求鋒利,劍法追求多變;可是拿到玄鐵重劍的楊過,因為寶劍沉重,他只要能夠在水流中自由舞動,就可以憑借重劍天下無敵?!耙涣菏畷?,劍道如此,武器裝備也是如此。
    科普中國作者:蒼山論劍
    12-13
    2019
    F-35和F-22為何在很長的時間里不能數據共享?
    根本原因在于,美國空軍為了不損害F-22 戰斗機的隱身性能而采用了與其他戰機不同的數據鏈,使彼此間存在著數據交換的“鴻溝” 。作為一種在冷戰時期開始研制的戰斗機,F-22在設計上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和盡可能減少電子輻射。 為此, 美國空軍專門為F-22機隊研制了內部飛行數據鏈(IFDL)。 這種設備允許1架 F-22 戰斗機利用一種安全的波形與其他 F-22 戰斗機交換數據,更加有效地完成對目標的探測和跟蹤,而不會被敵方截獲或干擾。這樣一來,F-22 戰斗機內部盡管裝備了各種先進的戰術情報系統, 但是卻無法將數據傳輸給其他作戰飛機。這是F-22戰斗機缺席2011年利比亞戰爭的重要原因。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作者:邵永靈
    12-13
    2019
    TOS-1A“日炙”噴火坦克為何能重獲俄軍認可?
    近日據俄媒報道,俄軍將組建重型噴火營,每個營將獲得10多套TOS-1A“日炙”重型噴火系統及其運輸裝填車。俄羅斯國防部透露,每個軍區都將組建裝備這些強力武器的營。無疑,該則消息將再次喚起人們對于噴火坦克這種“老式”武器的關注。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作者:蘭順正
    12-13
    2019
    氮化鎵技術如何“加持”美軍新一代雷達
     眾所周知,目前砷化鎵器件廣泛用于各種軍事電子裝備,如移動通訊、衛星通訊、微波通訊、雷達和電子戰系統等領域。而與之相比,氮化鎵(GaN)的應用前景更為廣闊。氮化鎵是一種堅硬的玻璃狀物質,其晶體結構可以使電子的移動速度比傳統計算機芯片中使用的硅快1 000倍。研究表明,以氮化鎵為主的電子芯片的功率密度是砷化鎵芯片的5一10倍,因此在相同條件下,氮化鎵芯片可承受的電壓或電流是砷化鎵芯片的2倍以上。同時氮化鎵的熱導率比砷化鎵高7倍,對散熱的要求更低,可以在更大的功率下工作。據 DARPA稱,與砷化鎵相比,同樣尺寸采用氮化鎵的天線發射器功率要大一個數量級,探測距離比原來延伸了77%。相應的是,在相同功率需求下,可將雷達接收發射單元的數量減少到原來的1/10,從而大大減少天線面板的尺寸,使雷達變得更小更輕。而在制造成本方面,以硅基氮化鎵制成的高電子遷移晶體管(HEMT)比同級的碳化硅組件更便宜,所以使用氮化鎵技術的雷達價格更低。另外根據實驗室測試,氮化鎵元器件的平均無故障間隔時間( MTTF)可達千萬小時,遠遠優于現有產品。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作者:蘭順正
    12-13
    2019
    核動力無人潛航器VS反導系統
    核動力無人潛航器VS反導系統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作者:蒼山論劍
    12-13
    2019
    微波光子雷達VS隱身技術
    有人曾經如此評價魔術師:“歌星歌唱不好,但還是再唱歌;舞星舞跳不好,但還是再跳舞;可是魔術師如果把魔術演砸了,那就不再是魔術師,而是小丑”。2018年7月,俄羅斯國防部宣布,俄第6代戰機將安裝微波光子雷達,如果這一技術真的投入實戰,現役戰機的所有隱身技術將成為“小丑”。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作者:蒼山論劍
    12-13
    2019
    首頁1...3456789...11末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