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22am4"></nav>
<xmp id="22am4">
  • <menu id="22am4"><menu id="22am4"></menu></menu>
  • <menu id="22am4"><menu id="22am4"></menu></menu>
    <xmp id="22am4">
    數字科普丨出圈、融圈、擴圈—創新數字化科學傳播品牌
    來源:新疆科協
    發布時間:2023-02-10
    瀏覽次數:1495

    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書記馬興瑞在自治區科協第九次代表大會上提出的做好科學文化普及,建好用好平臺載體,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帶動全社會科學素質提升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區科協第九次代表大會工作報告中“創新數字化科學傳播品牌”的工作要求,以“出圈”“融圈”“擴圈”為工作思路匯報如下。

    一、讓原創科學傳播品牌“出圈”

    (一)建設“天山科技云”數據庫,擴大科技和科普成果傳播范圍和影響力

    2022年3月,“天山科技云”平臺一期建設正式啟動,面向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基層科協組織和社會公眾提供科技成果供需對接、科普資源共享、科技人才服務、科技政策查詢推送、機構查詢服務、文獻檢索服務等線上業務應用。下一步平臺將覆蓋政治教育培訓、學會聯絡員隊伍建設、人才獎項評選、科技調查、法律咨詢服務、科學家精神宣傳、科技成果高效轉化等業務,通過線下結合線上方式將工作效果及價值最大化,樹立服務全區的科學傳播品牌。

    (二)升級《天山論道》電視節目,提升科學傳播實效,展示新疆形象

    在節目形式、內容與傳播力方面持續發力,把訪談直播間延伸至科技實驗田、課堂、企業、工廠等,讓科學家帶著公眾走進科學現場,讓更多觀眾學習科學知識、感受科學精神、激發科學興趣。與此同時,節目將針對重大活動、重要節慶及熱點話題,策劃科技專題,既傳播科學技術發展,又通過科學技術傳播展示新時代新疆形象。

    (三)優化“科普新疆”視頻專區,滿足群眾多元化、多層次科學認知需求

    優化新疆廣電天山云、新疆電信天翼云“科普新疆”視頻專區,在新疆移動樂播TV建設“科普新疆”視頻專題,持續更新優質科普內容,同時,為“學科學 愛科學”欄目提供優質科普資源,進一步滿足廣大群眾多元化、多層次的科學認知需求。

    二、組織全區科協系統“融圈”

    (一)構建科學傳播新媒體矩陣

    加強與學會、地縣科協的宣傳聯動,引導支持有條件有意愿的地縣科協在微信、抖音等高動能新媒體平臺開設賬號,入駐頭條號、石榴號等政務新媒體,構建科協系統科學傳播新媒體矩陣。同時,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醫院、企業和社會組織等力量,共同構建各方參與、上下互通、橫向聯合、齊抓共管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科技科普新媒體生態圈。

    (二)強化優質科普內容供給能力

    以“有趣”“有用”“嚴謹”“熱點”“國家”“卡脖子”“好奇心”等特點,聯動學會、企業和科研院所、高校等持續打造科普解讀欄目《知嗎?開門》、前沿科技欄目《小科抖》、科學家精神欄目《星耀一線》、疫情防控欄目《科學戰疫》等科普欄目,向公眾提供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立體化科學傳播內容,更加突出對公眾科學興趣、思想觀念、理想信念等的正確導向作用。

    三、聯合社會主流媒體“擴圈”

    (一)與主流媒體、刊物開辦科學家精神宣傳欄目。與新疆日報、新疆電視臺、今日新疆等媒體、刊物開設“科技先鋒”“領軍者”等專欄,大力宣傳創新爭先獎、青年科技獎和“最美科技工作者”“企業創新達人”等優秀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通過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自立自強。

    (二)與人民日報新疆分社共建科技傳播研究中心。加快構建全面、深入、立體的科技傳播體系,提高議題設置能力,提升重大問題發聲能力。講好新疆科學家故事、講好新疆科技事業發展的故事,塑造可親、可敬、可信的新疆形象,服務于新疆科技發展、交流、傳播,服務于新疆“文化潤疆”工作,提升新疆科技傳播影響力。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